当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,但做美国的朋友,有时候是致命的。
渥太华这次是切身体会到了。起初的算盘打得很好:跟着美国大哥,对中国电动汽车挥舞100%的关税大棒,既表了忠心,又能分一杯羹。至于中国市场,丢了就丢了,反正背后有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撑腰。
可加拿大没想到,就在他们对中国出手后不久,特朗普政府反手就给了自己一记重拳: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%的关税。
这一下,渥太华彻底懵了。原本设想的“中美二选一”,瞬间变成了被中美“左右开弓”。
真正的杀招,来自北京,而且精准地打在了加拿大最痛的地方——油菜籽。
数字不会骗人。加拿大超过75%的油菜籽都要卖给中国,而中国过去90%的进口油菜籽都来自加拿大。这是一条深度捆绑的利益链,但谁更依赖谁,一目了然。
8月12日,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,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75.8%的反倾销保证金。
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?
一吨加拿大油菜籽的到岸价,从4466元人民币,一夜之间飙升到6400元。成本暴涨43%,瞬间就在价格上被彻底踢出了局。加拿大油菜籽理事会主席说得很直白:这 фактически等于关上了中国市场的大门。
恐慌,像瘟疫一样在加拿大农业省份蔓延。
主要产区阿尔伯塔省的加工厂开工率骤降,萨斯喀彻温省的农户们眼睁睁看着今年的预估收入要暴跌18%。堆积如山的油菜籽卖不出去,很多人已经开始盘算明年该改种什么了。
地方的怒火直接烧向了联邦政府。安大略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省长公开炮轰渥太华,指责其外交政策正在损害本省的经济利益。总理的支持率应声下跌。
如果说这只是第一拳,那北京接下来的动作,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。
就在宣布对加拿大征税的同时,中国悄悄重启了与澳大利亚的油菜籽贸易——这是五年来的第一次。
多家中国粮油企业向澳大利亚下达了5到8万吨的新订单,船期恰好是11月到12月。这个时间点卡得太准了,正好能无缝衔接上加拿大留下的市场缺口。
信号再明确不过了:你加拿大的位置,有人可以替代。
这不仅仅是丢掉几十万吨订单那么简单。它动摇了整个加拿大农业产业链的根基。农场没有出口订单就无法回笼资金,接着就会波及农资、加工、物流等一系列上下游企业。这种打击,是深远且长期的。
现在,压力完全来到了加拿大这边。
国内,是农场主和地方省长的怒火;国外,是中国关闭市场,美国挥舞关税大棒。两条路都被堵死了。
不到一个月,渥太华彻底顶不住了。
萨斯喀彻温省省长率先宣布,将于9月6日启程访华。更关键的是,就在他出发前,加拿大总理终于松口,宣布将亲自带领包括国际贸易部长和外长在内的最高规格代表团,与中方直接谈判。
这种级别的阵仗,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,也暴露了加拿大之前的战略误判有多离谱。
他们一直对美国抱有幻想,以为牺牲掉部分对华贸易,能换来美国在其他领域的让步。现实却是,美国不仅没有取消对加关税,反而把加拿大当成了贸易战的又一个靶子。
更有讽刺意味的是,就在加拿大官员准备启程访华“求和”的前夕,加拿大军舰还跟着美国、菲律宾在南海搞所谓的“联合巡航”。
一边想修复贸易关系,一边又在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挑衅。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,恰恰反映了加拿大在中美博弈间的尴尬处境:既想维持作为西方盟友的政治正确,又无法割舍与中国市场的经济利益。
这场围绕油菜籽的博弈,看似是贸易问题,实则是国家战略自主性的一次残酷考验。北京的应对策略清晰而冷静: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。用精准的经济反制,让对方内部产生巨大压力;同时迅速找到替代方案,证明自己并非不可或缺。
加拿大用惨痛的代价,给全世界所有摇摆中的国家上了一课。盲目地将自己的经济命脉捆绑在他国的政治战车上,最终只会发现,自己既不是棋手,甚至连棋子都算不上,只是棋盘上那个最先被牺牲掉的代价。
券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