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6日,特朗普在登上“空军一号”的舷梯上,对着记者们又一次撂下了狠话。
他的意思是,中美之间那笔上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要是不摆平,关税这事儿就没得商量,和解也甭提。
这个数字,特朗普一直挂在嘴边,听起来吓人。
但美国自家的商务部,给出的数据却完全是另一码事。2024年,中美货物贸易的逆差额,其实是2950亿美元左右。
这数字,跟他嘴里的“一万亿”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专门核查政客言论的网站,早就把特朗普这个说法评定为不实信息。就连历史上逆差最高的那年,也就是2018年他自己第一个任期里,数字也“才”3777亿美元。
说白了,这逆差的根子,是美国人太能消费,而中国制造的东西,刚好便宜又好用,正对美国老百姓的胃口。这种几十年来形成的全球分工和消费习惯,不是靠一道行政命令就能扭转的。
特朗普的想法很简单,要么你中国多买我们的东西,要么你少卖点东西给我们。但他似乎没太把错综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当回事。
这套说辞,其实是老调重弹。
就在那次讲话的几天前,也就是2025年4月2日,他签署了一道行政令,直接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。
他动用了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,先是给所有国家的进口货加了10%的关税,后来又专门针对中国这类逆差大的国家,把税率提得更高。
到了4月9日,中国被单独拎了出来,承受了更重的关税压力。
一个月后,他又宣布延长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宽限期,但条件是中国必须加倍购买美国的大豆之类的农产品,目的还是为了缩减逆差。
《纽约时报》的报道说,这等于把一道选择题摆在了中国面前:要么掏钱多买美国货,要么就准备迎接更高的关税壁垒。
结果,中国并没有完全照着剧本走。双方后来签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,执行率只有58%。
虽然当时有疫情和供应链混乱的理由,但明眼人都看得出,根子上是双方谁也不肯在核心利益上让步。
对于这场掰手腕,俄罗斯那边的一些专家有自己的看法。
他们觉得,美国在制定对华政策时,总是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影响力,同时又低估了中国的承受能力。
一位俄罗斯外交学者在接受采访时就直言,特朗普以为靠加关税就能把中国逼到谈判桌前低头,但没想到,压力反而成了中国加速技术自给自足的催化剂。
当特朗普威胁要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加征25%的关税时,俄罗斯媒体的评论一针见血:这当然会影响中俄贸易,但指望中国因此轻易屈服,不太现实。
俄罗斯专家认为,美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:中国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的角色。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,这种关系对双方都至关重要。
2025年前七个月,中俄贸易额达到1258亿美元,虽然比前一年同期降了8%,但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大量能源,实实在在地帮助莫斯科绕开了西方的制裁。
美国想用贸易战来切断这条能源纽带,显然低估了中国在多边关系中维持平衡的本事。
这背后反映出,美国的单边主义策略,有点跟不上世界的变化。它还以为自己是那个能号令天下的“武林盟主”,但中国早就不是只跟一个客户做生意的了,它在欧盟和亚洲其他地区的订单越来越多。
一位俄罗斯专家分析说,美国本土制造业的衰退是它自己的内部问题,通货膨胀还得靠大量进口中国商品来压着,现在反过来把锅甩给中国,这不地道。
这场贸易战从2018年打到现在,对双方都不是没有代价的。
美国税务基金会测算过,特朗普想靠关税增加一万亿美元财政收入的计划,最终可能会让美国自己的GDP下降1.3%,换算下来,每个美国家庭每年要为此多掏1300美元。
企业的供应链被打乱,生产成本上升,股市也跟着摇摆不定。
中国这边,对美出口一度下降了六成,但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总算顶住了冲击。
更深远的影响是,这场冲突逼着中国在半导体、新能源这些关键领域,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国产化替代。“十四五”规划里,技术自立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。
局面就这样僵持着。
2018年3月,美国对全球钢铝产品加税,算是拉开了序幕。6月,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%关税。中国随即对美国大豆、汽车等进行反制。
到了2019年,战火扩大到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。2020年签了第一阶段协议,但后来执行得一塌糊涂。
2025年,更是借口芬太尼问题和半导体竞争,层层加码,关税税率一度冲到了骇人的程度。
双方也不是没有过缓和的迹象。比如在2025年5月12日,双方曾同意将部分商品的关税降至10%,算是一个小小的让步。
但只要那个核心的逆差问题不解决,特朗普那边的态度就很难软下来。
可问题是,美国的贸易逆差总额超过1.2万亿美元,中国只是其中一部分,并非全部。想单靠压服中国来解决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,本身就是个伪命题。
从俄罗斯的视角看,美国的盟友们也开始犯嘀咕了。据说在北约的会议上,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讨论这场贸易战对他们自身经济的潜在影响。
一位俄罗斯专家的话说得糙,但理不糙:美国如果一直用老眼光看中国,以为对方还是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角色,那么最终吃亏的,很可能是它自己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券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